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
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在中国,月十五日除了传说西汉时创立的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外,并不是一个重要日子。每个月十五日都重要,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现象。
在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
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
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江南水寺中元夜
金粟栏边见月娥
— 模板版权说明 —
排版|红桃5编辑器
文案|来源网络,请自行替换
图片|来源网络,请自行替换
编号:1088
标签:简约,中国风,古风,紫色,中元节,古风,灯笼,手绘,祭祀,墨蓝色,祭祖,习俗,传统
说明:
红桃5编辑器提供十分精美的中元节七月半传统节日祭祖祭祀中国风清明墨蓝色简约古风散文样式,此作品模板ID:1088,该模板是一款适用于简约、中国风、古风、紫色、中元节、古风、灯笼、手绘、祭祀、墨蓝色、祭祖、习俗、传统等场景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模版排版
红桃五编辑器海量模板免费使用,大幅度提高编辑排版效率,每天都有专门的资深设计师不断更新
中元节七月半传统节日祭祖祭祀中国风清明墨蓝色简约古风散文,喜欢的,想要的,需要的朋友就赶紧使用吧,登录红桃五编辑器,搜索ID:1088,就能找到模板